科学调水用水应对南方旱情 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
2022-09-16 09:09 | 来源:未知 | 作者:bj责任编辑

 7月以来,长江流域高温少雨,来水偏枯,江湖水位持续走低,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秋连旱。为应对旱情,水利部联合长江流域有关省市研究制定抗旱联合调度方案,科学调度水利工程。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打井、提水、筑堰、延伸管网等综合措施,有效减轻了干旱造成的影响和损失。

 
  当前旱情形势如何?接下来旱情还会如何发展?是否会影响秋粮作物和城乡饮水?又将如何统筹考虑科学调度长江流域水库群?针对这些问题,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。
 
  旱情形势依然严峻
 
  连日来,受持续高温少雨和长江上游来水偏少共同影响,我国最大的淡水湖——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。截至9月6日8时,鄱阳湖都昌站水位7.97米、星子站水位7.99米,跌破8米极枯水位,再次刷新进入极枯水期最早纪录。
 
  “极端旱情已经对群众饮水、农业生产和生态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。”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王纯介绍,自6月下旬以来,江西省平均降雨量178毫米,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倍。全省2077座水库在死水位以下,占20%;4.45万座山塘干涸,占22%;25条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发生断流,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83.6万亩。
 
  为应对旱情,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,自8月16日起,江西省实施“鄱阳湖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”。统筹考虑作物类型、灌溉需求、水源配置及预期来水情况,指导水库做好用水计划及灌区精准承接上游来水,累计为下游补水8.87亿立方米,保障了524万人、329万亩农田的用水需求,累计增加入湖水量2.25亿立方米。
 
  江西旱情是长江流域各省市旱情的一个缩影。7月以来,长江流域降雨、来水均严重偏少,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、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,发生了60多年来范围最广、程度最重的水文干旱,对一些地区群众饮水和秋粮生长造成影响。面对罕见旱情,长江流域各相关省市积极防旱抗旱,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旱灾损失。
 
  “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仍在进一步发展。”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分析,预计9月中下旬长江流域降雨将继续偏少,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、鄱阳湖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至五成,江河来水持续偏少,河湖水位继续走低,汛末水库蓄水压力较大。展望10月,长江中下游降雨量仍明显偏少,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等地可能出现夏秋连旱,长江流域抗旱形势依然严峻。
 
  统筹调度向下游补水
 
 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的重器,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是抗旱的有效手段,也是关键措施。
 
  8月16日,针对长江流域水稻等秋粮作物处于灌溉需水关键期、用水需求大的实际情况,水利部实施“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”专项行动,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、洞庭湖水系水库群、鄱阳湖水系水库群,为下游累计补水35.7亿立方米,有效改善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和两湖地区沿江取水条件。其中,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5省共引水超过26亿立方米,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385万人,保障了356处大中型灌区灌溉农田2856万亩。
 
  “农作物灌溉需水是有周期的,9月中旬是长江中下游中稻、晚稻等农作物灌溉用水高峰期、关键期,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且集中。”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,经过科学论证,水利部决定,自9月12日8时起,再次启动“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”专项行动。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水库群、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“四水”水库群、鄱阳湖水系赣抚信饶修“五河”水库群为下游补水,计划补水17.8亿立方米以上。
 
  记者了解到,本次专项行动主要针对长江中下游、洞庭湖流域、鄱阳湖流域旱区,即“一江两湖”旱区。在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,重点保障356座大中型灌区、1460万亩中稻、晚稻灌溉用水需求,还有众多小型灌区秋粮用水需求。
 
  “目前,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是日均8000立方米每秒,9月14日起调度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日均9000立方米每秒向下游加大补水,此后将根据长江中下游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用水需要的变化,及时调整三峡水库出库流量,计划共向长江中下游补水5亿立方米以上。”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介绍,长江水利委员会将对补水下泄情况进行精准预报,指导长江中下游沿江省份调度涵闸、泵站等水利工程多引、多提、多蓄,争取将本次专项行动补水效益发挥到最优。
 
  经初步分析,通过新一轮专项行动,可以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下降趋势,可使长江中下游沙市、城陵矶、汉口、湖口站水位抬高0.9米至0.1米,为下游抗旱引水创造更加有利条件,确保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水系、鄱阳湖水系沿线城乡供水安全,保障秋粮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。
 
  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
 
 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,稳住秋粮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。大中型灌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战场。据了解,长江流域中下游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和江苏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大中型灌区有356处,灌溉面积2856万亩。
 
  “目前大中型灌区有720多万亩中稻处于灌浆期,740多万亩晚稻处于拔节孕穗至抽穗扬花期。”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副司长张敦强告诉记者,为精准对接长江流域水库群补水,将每一立方米水都用在刀刃上,水利部门积极应对,采取坚决有力措施,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。
 
  一方面,建立台账,精准掌握用水情况。根据作物生育期进一步摸清356处大中型灌区的需水时段和需水量,精准掌握灌区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和取水口位置、取水方式、泵站最低取水位、引水闸底板高程等工程情况,建立详尽的工程状况及用水台账。
 
  另一方面,对接需求,指导合理配水。指导相关省市水利部门科学分析供水工程水源供给、作物灌溉需水情况,进一步核算长江干流来水以及117处大中型灌区引水能力,洞庭湖水系参与调度的35座水库可用水量、126处大中型灌区需水量,鄱阳湖水系参与调度的35座水库可用水量、113处大中型灌区需水量,最大限度发挥好多水源联合抗旱效益。
 
  “在摸清‘水账’家底后,建立大中型灌区、农村供水工程用水日调度机制,并结合水文气象预报信息,滚动预测每个取水口预计的引调水量,力争做到按需放水、节约用水,为秋粮丰收和城乡供水提供水源保障。”张敦强说。
 
  当前,长江流域干旱防御形势依然严峻。刘伟平表示,水利部将做好抗大旱、抗长旱的准备,统筹当前和后期抗旱用水需求,努力增加水库蓄水,科学调度水利工程,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、航运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