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16城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,说明了什么
2019-07-15 16:48 | 来源:未知 | 作者:admin
据最新一期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报道,中国城市“万亿俱乐部”正在不断扩容,宁波和郑州2018年度GDP首次突破万亿元。至此, 中国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的城市已有16个,包括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天津、苏州、重庆、武汉、成都等。
近年来,GDP有时并不“讨喜”。就政策导向看,弱化GDP排名,有助于抑制惯性的唯GDP的政绩崇拜,也契合了党的十九大有关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表述。从舆论和社会层面而言,由于政绩工程往往带来GDP水分,导致一些地方GDP最终都要“挤水”。然而,GDP总量是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,如果去掉水分,GDP自然是多多益善。
今年上半年,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为6.3%,维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。中国经济没有失速,意味着中国GDP依然维持中高速增长,全球第二的排名更加稳固。由此理解中国城市GDP“万亿俱乐部”扩容,更具现实意义。一方面,16个城市进入“万亿俱乐部”, 凸显中国经济的活力,折射着中国经济在国内外市场严峻挑战下的韧性;另一方面,这16个城市,虽然发达区域最多,但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也开始发力进入这个俱乐部,如长沙和郑州, 说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在缩小。
上述16城市,除了四大一线城市,杭州、南京等长三角城市逐渐进入“新一线”城市行列,长沙和郑州则成为新的二线热点城市。因此,“万亿俱乐部”扩容,可谓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象征,也体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提档至高质量发展的成果。
不能迷信GDP总量,但GDP总量又是体现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。因此,对GDP的解读,尤其是对中国16个城市进入“万亿俱乐部”的解读,还须理性务实。
首先,中国经济从省、市(区)发展阶段过渡到重点城市引领阶段。每个万亿GDP城市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撑点,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,较之省级单位的粗放更加精微,可以说提升了经济发展盘子的“分辨率”,因此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准。
其次,“万亿俱乐部”扩容,也体现中央城市化发展的水平,以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同发展,最终形成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湾区经济的几何效应。从16个城市的发展看,要么处于珠三角、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,要么是省会城市,要么是计划单列市,要么是传统的区域中心城市。此外,中国已经规划了数十个大的城市群,各省也都规划有自己的都市圈,加之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连接以及十余个自贸区域的功能设计,中国城市化不仅在国内形成点、线、面、体突破行政区划的开放局面,而且也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全球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市场大格局。国内区域协作发展的红利可以分享,全球化的红利亦可共享。
其三,理性审视重点发展省会城市的“首位度”思维。武汉、成都、合肥通过扩容城市的方式实现了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蝶变,成都甚至因此跑步进入“万亿GDP俱乐部”。做大省会城市,可以形成集聚效应,引领全球500强入驻,从而强化对本省其他地区的辐射。同时也要看到, 如果仅以行政区划的方式做大省会城市,或可迅速提升省会城市的GDP,但这只是存量的叠加,而非增量提升,这样的“首位度”提升需要慎重。
其四,除了16个城市进入“万亿俱乐部”,还有GDP超过8000亿的佛山、济南、西安、东莞、合肥、南通等城市也将“万亿俱乐部”作为近期发展目标。随后,还有徐州、常州、泉州、唐山等7000亿量级的城市在朝着万亿GDP的目标迈进。 长江后浪推前浪,中国城市的你追我赶,更是中国经济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象征。